厘金
即厘捐。旧中国的一种额外商业税。清咸丰三年(1853),江北大营帮办军务大臣雷以诚采纳幕客钱江建议在扬州举办厘捐,分两种:一称行厘(又称活厘),即通过税,抽之于行商;一称坐厘(又称板厘),是交易税,抽之于坐商。原定税率值百抽一,百分之一为一厘,所以称厘金。五年起各省相继仿行,推行全国,不仅名目日益繁多,且税率极不一致,不限于百分之一。至同治七年(1868),全国厘金收入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左右,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但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经济发展,民国成立后仍继续征收,至1931年始废止。
【检索厘金 ==>】 古籍全文检索:厘金
全站站内检索:厘金
- 阿井
- 阿车
- 阿术
- 阿兰
- 阿列
- 阿朱
- 阿近
- 阿系
- 阿这
- 阿沙
- 阿迟
- 阿者
- 阿幸
- 阿昌
- 阿典
- 阿佩
- 阿侬
- 阿波
- 阿泽
- 阿怜
- 阿城
- 阿革
- 阿荣
- 阿剌
- 阿思
- 阿哈
- 阿骨
- 阿度
- 阿姹
- 阿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