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精选|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丛书|中医|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正史|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印谱|地图|会员中心
“能知”和“所知”的合称。即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佛教学者最先应用,认为“所知”依附于“能知”,即把认识对象消融在认识主体中,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明清之际王夫之指出“所谓能者即己也,所谓所者即物也”,“所不在内,故心如太虚,有感而皆应”,驳斥了“消所以入能,而谓能为所”之说(见《尚书引义》卷五),并提出“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