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拔帜易帜
【拼音】:bá zhì yì zhì
【简拼】:bzyz
【解释】: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示例】:如今这里已~,另换新主了。
【近义词】:拔赵帜立汉帜、取而代之
【语法】:作谓语;指取代
【英文】:to supersede somebody
【成语故事】: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公元前二〇四年,汉将韩信率军数万攻打赵国。赵王歇及主将陈余,聚兵二十万在井陉口迎战。离井陉口三十里处,韩信“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偏僻小路)革(音bì,依靠山的掩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败逃,这里是佯败),必空壁逐我,若(指二千军)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命万人背水列阵,与赵军决战,赵军出击不能取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驱入赵壁,皆拔赵帜,立汉赤帜二千。”
后因常以“拔帜易帜”比喻取而代之,用“拔帜”比喻战胜。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
【顺接】:独树一帜 独竪一帜 别树一帜 拔帜立帜 另树一帜 夺席拔帜 拔旗易帜 拔帜易帜
【逆接】:一毛不拔 确固不拔 不能自拔 神采英拔 坚忍不拔 不攻自拔 鲜能自拔 弩张剑拔
【逆接】:拔宅飞升 拔新领异 拔地参天 拔薤抱孙 拔地倚天 拔群出类 拔火罐子 拔山举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