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教而诛
【拼音】:bù jiào ér zhū
【简拼】:bjez
【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示例】: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近义词】:不教而杀
【反义词】:仁至义尽、谆谆教诲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punish without prior warning
【俄文】:накáзывать,не попытáвшись перевоспитáть
【成语故事】: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答道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平时不给人教育,到时候却怪别人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次上暴、贼及小家子气
原作“不教而杀”,指事先不进行教育,出了差错即予严厉惩罚。孔子的学生子张问他,怎样才可以从政。孔子回答他说,要尊五美,屏四恶。在解释何谓五美之后,子张又问什么叫四恶。孔子回答道,平时不进行教育,一犯有错误就杀戳,叫做虐;不加申诫,便要成绩,叫做暴;起先懈怠,突然规定限期叫做贼;同是给人以财物,出手悭吝,叫做小家子气。
【出典】:
《论语·尧曰》:“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诫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例句】:
《荀子·富国》:“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顺接】:诛求无己 诛锄异己 诛宋玉茅 诛一警百 诛心之论 诛不避贵 诛求无时 诛凶殄逆
【顺接】:后至之诛 不教而诛 死有余诛 斧钺之诛 罪不胜诛 朋坐族诛 笔伐口诛 绣斧之诛
【逆接】:进可替不 献可替不
【逆接】:不根之论 不召之臣 不教而诛 不伤脾胃 不入时宜 不赀之器 不分伯仲 不欺屋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