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下无虚士
【拼音】:míng xià wú xū shì
【简拼】:mxwxs
【解释】:虚:假。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出处】:《陈书•姚察传》:“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示例】:~,秀成智勇足备,吾不如之。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十四回
【语法】:
指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这是指南朝陈姚察的故事。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官至吏部尚书。陈灭入隋,袭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606年),74岁终于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察自幼性情纯厚,事亲以孝闻名,6岁诵书万余言,勤苦学习,夜以继日。12岁便能写文章。姚察励精学业,闻见渊博。一代文宗徐陵,每逢看到姚察的著述,特别推崇。曾对儿子徐俭说:“姚学士品德和学问没有超过他的,你应该向他学习。”陈太建初年,察为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回访北周,沛国刘臻私下在公馆提出关于《汉书》有疑问的十几个问题询问姚察,姚察皆引经据典一一作了剖析。刘臻对其亲信说:“真是名不虚传!”表示了对姚察的钦佩。后世常用以说明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名实相符。
【出典】:
《陈书》卷27《姚察传》348-349页:“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报聘于周。江左(也称“江东”,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耆(qí其,老)旧(耆旧:年高而久负声望的人。)先在关右(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88回:“果然文不起草,走笔立就,那才算得名下无虚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回:“早觉得他们一定要发达的,果然不出所料:足见文章有价,名下无虚。”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14回:“名下无虚士,(李)秀成智勇足备,吾不如之。”
【顺接】:士马精强 士死知己 士马精妍 士行折翼 士穷见节 士元骥足 士衡兄弟 士甘焚死
【顺接】:洗耳之士 爪牙之士 当轴之士 轻财敬士 弓以招士 轻车介士 豪杰之士 岩居之士
【逆接】:要利盗名 河水九名 一钱不名 遐迩知名 出师无名 显祖扬名 惊愕莫名 徒负虚名
【逆接】:名存实亡 名教罪人 名标雁塔 名至实归 名缰利锁 名不徒显 名符其实 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