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精选|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丛书|中医|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正史|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印谱|地图|会员中心

  • 条目
  • 国学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诗词
  • 书目
  • 书法
  • 历史
  • 中医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全文检索
部件查字
拼音索引
部首索引
汉字 unicode 笔画数 笔顺 五笔 仓颉 四角     
   精确     词首     词尾     模糊       
   词首     词尾     模糊    简拼     典故    
   查标题       查标题(精确)       查作者       查内容
   书名        作者        版本        丛书
不限   楷书   行书   草书   隶书   篆书   作者   字帖
人物     典故     地名     事件     官职     知识
     中医著作        药材药方
输入关键词:

摩竭提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或云摩竭陀,亦言默偈陀,又作摩伽陀,皆梵音訛轉也。正言摩揭陀,此譯云善勝國,或云無惱害國。一說云摩伽星名,此言不惡,主十二月也。陀者處也,名爲不惡處國,亦名星處國也。揭音渠謁反。
華鬘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梵言 [註: 梵文爲kusumamālā,音譯爲‘俱蘇摩摩羅’。] 俱蘇摩,此譯云華;摩羅,此譯云鬘,音蠻。案西國結鬘師多用蘇摩那華行列結之, 以爲條貫, 無問男女貴賤, 皆此莊嚴, 或首或身, 以爲飾好, 則諸經中有‘華鬘’、‘市天鬘’、‘寶鬘’等同其事也。 字體 [註: 字體任大椿《小學鉤沈》、顧震福《小學鉤沈續編》和龍璋《小學蒐佚》輯爲佚書, 然未見歷代書志著錄有此書,沈兼士等編《一切經音義引用書索引》亦未列爲引用書。 據我們考察,玄應慧琳等所撰佛經音義主要用以指字的形體結構, 其是否爲佚書尚有待作進一步的考證。] 從髟 [註: 音所銜反] ,臱聲。臱音彌然反。經文作䭮,非體也。
踰摩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字書》 [註: 《字書》謝啓民《小學考》:陳鱣敘錄曰:《隋書》《經籍志》列《字書》之目凡三。一曰《古今字書》十卷,二曰《字書》三卷,三曰《字書》十卷。不言何人《字書》,亦不知何時《字書》也。嘗考《顏氏家訓》引《字書》云: “嵍即旄丘之旄也”,知六朝間人固常用,今一無所存,惟見於群籍所引,而氏《經典釋文》、氏《文選注》、釋氏《一切經音義》引之尤多。《字書》今已不存,典籍所引不出於一書,‘字書’一詞有時也可能是泛指釋字詞的書。] ,同。庾俱反。《字林》:踰,越也。《廣雅》:踰,度也。言摩尼者訛也。正言末尼,謂珠之總名也。Ø
罣礙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字略》作,同。胡卦反。網礙也。下古文硋,同。五代反。《說文》:礙,止也。又作閡。郭璞以爲古文礙字。《說文》:閡,外閉也。經文作㝵,音都勒反。案衞宏詔定《古文官書》㝵、得二字同體。《說文》:㝵,取也。《尚書》高宗夢㝵是也。㝵非此義。 [註: 曰:《說文》亡罣字,當祇作絓。罣見《玉篇》。曰:《玉篇》有硋字,云止石也,故謂礙之古文。《說文》:㝵,古文得字。今傳本《說文》:得,行有所㝵也。从彳䙷聲。䙷,取也。从見寸。]
盧舍那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或云,亦言盧折羅,此譯云照,謂遍照也。以報佛淨色遍周法界故也。又日月燈光遍周一處亦名盧舍那,其義是也。
迴復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又作洄澓二形,同。胡瓌、扶福反。《三蒼》:洄,水轉也。澓,深也。 [註: 曰:‘澓’字《說文》所無。] Ø
癡瞽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公戶反。《三蒼》:無目謂之瞽。《釋名》云:瞽目者眠眠然目平合如鼓皮也。
切𠛴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又作擦,同。音察。梵言差多羅,此譯云土田。經中或言國,或云土者,同其義也。或作𠛴土者,存二音也。即𠛴帝利名田主者亦是也。案𠛴,書無此字,即㓼字略也。㓼音初一反。浮圖名。𠛴者訛也。應言剌瑟胝。剌音力割反。此譯云竿,人以柱代之,名爲𠛴柱,以安佛骨,義同土田,故名𠛴也。以彼西國塔竿頭安舍利故也。 [註: 據玄應所説,梵言差多羅(kṣetra)譯爲‘土田’,剌瑟胝(lakṣatā)譯爲‘竿’,‘剎’爲後出新造字。剎柱爲塔頂的相輪。據《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云:佛造迦葉佛塔,上施盤蓋,長表輪相,經衆多云相輪,以人仰望而瞻相也。相輪是佛塔的主要部分,而印度古代的佛塔本是安放佛舍利的覆鉢形的土墳冢,於是‘剌瑟胝’就與‘土田’相關,從而由塔頂之‘剎’進而指整個的塔,由寺院中的幡柱進而指整個寺廟,亦即玄應所説,由於𨂜塔以安佛骨𨂝與𨂜土田𨂝相關而訛名浮圖爲‘剎’,故梵言‘差多羅’(kṣetra)與‘剌瑟胝’(lakṣatā)在漢語中共爲‘剎’這一個詞。]
沮壞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才與反。《三蒼》:沮,漸也。壞,敗也。經文作俎,側呂反。貯醢器也。一曰置肉几也。俎非此用。
安跱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卷
《字詁》 [註: 《字詁》《古今字詁》的簡稱,張揖撰。《唐書》《藝文志》作《古今字訓》。] 古文峙。今作跱,同。直耳反。《廣雅》:峙,止也。謂亭亭然獨止立也。 [註: 曰:《說文》無跱有歭,故以跱爲今字。]
欄楯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卷
又作闌,同。力寒反。下食允反。《說文》:闌,檻也。《通俗文》:闌檻謂之楯。王逸注《楚辭》云:縱曰檻,橫曰楯,楯間子曰櫺。案闌楯,殿上臨邊之飾也,亦所以防人墜墮也。今言鉤闌是也。
群萌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卷
古文氓,同。麥耕反。萌芽也。《廣雅》:萌,始也。案萌,冥昧皃也,言衆庶無知也。《漢書》氓氓群黎是也。
彌綸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卷
力旬反。周布也。《易》云:彌綸天地之道。注云:彌,廣也。綸,經理也。
煥明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卷
《字書》亦奐字,同。呼換反。煥亦明也,謂光明炳煥也。 [註: 曰:《說文》無煥字,作奐是也。]
旗幡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卷
極基反。《釋名》云:熊虎爲旗者,軍將所建者,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
諧雅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卷
胡皆反。諧,和也,謂閑雅雍容音聲和也。雅,素也,亦從容妖麗也。
寮觀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卷
力堯反。寮,窗也。《蒼頡篇》:寮,小也。《說文》:寮,穿也。 [註: 曰:《說文》無寮字,凡寮字應從穴,俗作竂。] 經文有從手作撩,或從木作橑,二形並非今用也。
衆祐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卷
于救反。祐,助也,謂衆德相助成也。舊經多言衆祐者福祐也,今多言世尊者爲世所尊也。此蓋隨義立名耳。
仇對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卷
渠牛反。仇,怨也,匹也。《三蒼》云:怨偶曰仇。《廣雅》:仇,惡也。
憤毒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卷
扶粉反。《說文》憤,懣也。《方言》:憤,盈也。謂憤怒氣盈滿也,亦情感也。懣音亡本反,煩也。
驚駭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卷
胡騃反。《蒼頡篇》:駭亦驚也。《廣雅》:駭,也。
名遏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卷
古文閼,同。安曷反。《蒼頡篇》:遏,遮也。《詩傳》曰:遏,止也,亦絶也。
翳目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卷
《韻集》作,同。於計反。瞖,目病也。《說文》:目病生翳也。 [註: 《說文》:目病生翳也。曰:目上當補眚字。‘翳’,似爲‘瞖’之誤。] 並作翳,《韻集》作,近字也。經文有作曀,陰而風曰曀,曀非此義。
孤煢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卷
古文惸、儝二形,同。渠營反。無父曰孤,無子曰獨,無兄弟曰煢。煢,單也。煢煢,無所依也。字從卂,從營省聲。卂音雖閏反。 [註: 曰:《說文》、《玉篇》無‘儝’字。]
毗嵐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卷
力含反。或作毗藍婆風,或作鞞嵐婆,或云吠藍婆,或作隨藍,或言旋藍,皆是梵言之耳,此譯云迅猛風也。 [註: 毗嵐、毗藍婆、鞞嵐婆、毗嵐婆、吠藍婆、鞞藍婆、隨藍、旋藍等皆是記音字,梵文爲Vairambhaka、Vairambha,巴利文作Veramba、Verambha。意爲‘迅猛’,指迅猛的風。這些詞音譯的不同或許與其所表狂風、猛風、旋風等具體詞義的不同也有關。]
聾聵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卷
古文、聵二形,今作,又作𦗿,同。牛快反。《國語》:聵不可使聽。賈逵曰:生聾曰聵。一云:聾無識曰聵。經文從肉作膭,胡對反。肥也。膭非經義。
噬諸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卷
時制反。《三蒼解詁》云:噬,也。《字林》:噬,啗也。啗音徒敢反。
滌穢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卷
徒的反。《說文》:滌,洒也。亦除也,謂盪滌洒除去垢穢也。滌亦除也
盥掌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卷
公緩反。《說文》:盥,澡手也。《春秋傳》曰:沃盥。案凡澡洒物皆曰盥,字體從手臼水臨皿上也。臼音居六反。經文有更從水作𤃗,非也。迤音餘支反。似杓柄中有道,所以注水也。
發趾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卷
音止。《字林》:趾,足也。《釋名》云:足一進一止。因以名焉。
園圃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卷
補五反 [註: 東音] 、布二音。《蒼頡解詁》云種樹曰園,種菜曰圃也。《詩》云:無踰我園。《傳》曰:有樹也。又云:折柳樊圃。《傳》曰:菜圃也。皆其義矣。
衰耄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卷
字體作𤸬,同。所龜反。《說文》:𤸬,減也,亦損也。《禮記》:年五十始𤸬。𤸬,也。今皆作衰。下古文𠅸、耄二形,今作耗,同。莫報反。《禮記》:八十曰耄。鄭玄曰:耄,惽忘也,亦亂也。
甲胄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卷
古文䩜,同。除救反。《廣雅》:胄,兜鍪也。中國行此音;亦言鞮鍪,南行此音。鞮音低。鍪,莫侯反。
八梵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卷
八種梵音者。案《十住斷結》經云:一不男音,二不女音,三不強音,四不耎音,五不清音,六不濁音,七不雄音,八不雌音。 [註: 曰:梵即芃字,讀如諷。此云有八種梵音,當是諷音。芃即諷假音字,俗譌從林耳。諷、梵古音通。曰:《街談碑》有云: “梵梵黍稷”,知梵即‘芃’字。]
博綜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卷
子送反。綜,習也。《三蒼》:綜,理經也。謂機紀領絲者也。
僅半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卷
古文㝻、廑二形,同。渠鎭反。僅,劣也。僅猶纔也。
錠光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卷
大徑反。又音殿。《三蒼》:無柄曰錠,有柄曰鐙。一云:無跗曰錠,有跗曰鐙。然燈佛也。諸經中作提洹竭佛,梵也。
渾濁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卷
後昆、後袞二反。渾,亂也。《說文》:渾,水流聲。一曰洿。洿音一胡反。
頋眄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卷
眠見反。《說文》:邪視也。《蒼頡篇》:旁視也。《方言》:而西之間謂視爲眄也。
惠施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二卷
胡桂反。《周禮》:施其惠。鄭玄曰:賙衣食曰惠。孟子分人以財謂之惠是也。《說文》:惠,仁也。《詩傳》云:惠,愛也。
貧窶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二卷
瞿庾反。《蒼頡篇》:無財曰貧,無備禮曰窶。《詩》云:終窶且貧。《傳》曰窶無禮 [註: 《詩傳》曰:窶者,無禮也。] 是也。《字書》:窶,空也,貧陋也。
福伽羅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二卷
經論中或作富伽羅,或作富特伽耶,舊譯云人,應補特伽羅。此云數取趣也。
恃怙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二卷
古文𢘥,同。時止反,下胡古反。恃,賴也。《爾雅》:怙,恃也。《韓詩》:無父何怙。怙,賴也。無母何恃。恃,負也。
妖豔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二卷
又作𡝩,同。於驕反。《三蒼》:妖,姸也。謂少壯姸好之皃也。下又作(sic: 豔scil:) [註: ‘豔’似爲‘艷’之誤。] ,同。余贍反。《說文》:好而長曰豔美也。《方言》:之間謂美色爲豔。豔,美也。字從豊,音匹弓反,盍聲。
摩㝹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三卷
奴侯反。正言摩奴末,此云意生身,言諸天等從意化生也。
不殉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三卷
旬俊反。《尚書》:殉于貨色。注云:殉, [註: 曰:‘千’當作‘干’。] 也。亦營也。
六親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四卷
《漢書》:以奉六親。應劭曰:六親者,父母兄弟妻子也。《蒼頡篇》:親,愛也。《釋名》云:親,櫬也,言相隱櫬也。
侮慢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四卷
古文(sic: 侮scil:) [註: 《說文》:‘㑄’,古文从母。] ,同。亡甫反。《廣雅》:侮,輕也。《說文》:侮, [註: 注《說文》:㑥,各本作傷,誤,今正。曰:‘㑥’,慢易字也。] 也。謂輕㑥。弄也。
遞相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四卷
古文递,同。徒禮反。《爾雅》:遞,迭也。郭璞曰:遞,更易也。迭音徒結反。
珍饌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四卷
又作籑,同。仕眷反。《說文》: [註: 曰:俱當作具。《說文》:䉵,具食也。從食算聲。饌,䉵或從巽。] 飮食也。《論語》:先生饌。馬融曰:饌,飮食也。
老邁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四卷
莫芥反。《說文》:遠行也。《廣雅》:邁,歸往也。《詩》云:日月是也。
沃焦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烏木反。迦延云:沃焦者無限生死。案郭璞注《江賦》云:大壑,在東海外。沃焦,海所瀉源水注處也。
相扣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八卷
哭後反。《論語》:以杖扣其脛。注云:扣,擊也。《三蒼》作敂。
六瘤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八卷
力周反。《通俗文》:肉胅曰瘤。《三蒼》:瘤,小腫也。尾即無瘤。經文作流注之流,非也。胅音徒結反。
或遺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八卷
余季反。《廣雅》:遺,與也。《爾雅》:貽,遺也。謂相饋遺也。遺猶贈也。經文從貝作𧸽,近字也。
冠冕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八卷
眉辯反。《世本》云:黃帝作冕。《周禮》:弁師掌王之五冕。注云:冕,延上覆也。謂大夫以上冠也。
噍牙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八卷
譙笑反。《蒼頡篇》:噍,咀嚼也。《說文》:噍,嚼也。
七仞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卷
如振反。《說文》:仞謂申臂一尋也。《論語》:夫子之牆數仞。包咸曰:七尺曰仞。今皆作刃,非也。
禪頭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一卷
是戰反。梵言。禪豆,或言禪兜,或言繕都,此譯云衆生也。
櫳檻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六卷
力東反。下胡𪒠反。《三蒼》:櫳,所以盛禽獸檻闌也。《廣雅》:櫳,牢也。 謂養禽獸之所也。《說文》:櫳,檻也。檻,圈也。圈音渠遠反。
捫摸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六卷
莫奔、莫本二反。捫亦摸也。《詩》云:莫捫朕舌。《傳》曰:捫,撫持也。謂執持也。經中有作‘摩捉日月’是也。
僉皆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六卷
且廉反。僉,咸也。《小爾雅》:僉,同也。《方言》:而東五國之都謂皆爲僉。
循身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六卷
古文作𢓈,同。似遵反。《三蒼》:𢓈,遍也。《爾雅》:率,循也。注云:又爲循行也。循亦巡也。巡,歷也。循,自也
蠱毒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七卷
公戶反。《說文》:蠱,腹中蟲也。謂行蟲毒也。經文從虫作蛄 [註: 音古胡反] ,螻蛄、蟪蛄也。蛄非此義。
溉灌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七卷
歌𧶘反。《說文》:溉,灌注也。
泥潦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七卷
道反。《說文》:雨水也。謂聚雨水爲洿潦也。
密跡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八卷
梵言散那,此譯云密主。密是名,以知佛三密功德故也。主者夜叉主也。案梵本都無跡義,當以示跡爲神,故譯經者義立名耳。
耎中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八卷
而兗反。梵言沒栗度,此云耎。《通俗文》物柔曰耎。《三蒼》:耎,柔弱也。
胞胎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九卷
補交反。《說文》:胞,兒生裹也。《爾雅》:胎,始養也。
軻梨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九卷
口佐反。應云軻地羅,此譯云軻者,空也;地羅者,破也。名空破山也。
由乾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九卷
巨焉反。《大論》作揵陀羅山,此譯云由揵者,雙;陀羅者,持。名雙持山也。
眩惑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十三卷
古文姰、迿二形,同。侯遍反。《字林》:眩,乱也。《漢書》:黎靬條支國善眩。案眩亦幻也。靬音居言反 [註: 曰:《說文》:姰,鈞適也,男女併也。非眩字義。《玉篇》云:姰,狂也。又音縣,與此同。《說文》又無迿,字見《玉篇》,云:思俊切。出表詞也。此云眩古文,未知何据。]
齗𪘽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十四卷
牛斤反。《說文》:齒肉也。𪘽又作腭、咢二形,同。五各反。齒內上下肉也。 [註: 曰:今本《說文》作‘齒根’也。又《蒼頡篇》云‘齒根’也。《說文》:齒本肉也。注:各本無肉,玄應兩引作齒肉也。《篇韻》皆作‘齒根肉’也,今補。齗爲肉,故上文齒爲齗骨。此骨出肉外,故肉爲骨本。]
伊尼延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十四卷
或云㖶尼延,皆訛也。正言黳尼延,此鹿王名也。㖶音烏賢反,黳烏奚反。
兩闢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十七卷
脾亦反《說文》:闢,開也。經文有作僻,匹亦反。避也。又作辟,卑亦反。辟,法也,理也。辟非此義。
藉草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十卷
茨夜反。案藉猶薦也。《釋名》云:所以自薦藉也 [註: 《釋名》:踖,藉也,以足藉也。]
或級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十卷
羇立反。《禮記》:級,次也。《左傳》:加勞賜一級。又云:斬首二十三級。案師旋,斬首一人賜爵一級,因名賊首爲級也。
罪舋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十三卷
羲鎭反。舋,罪也。亦瑕隙也,過也。字體從𦈢分聲㸑省,血祭也,象祭竈也 [註: 曰:字本作釁,其作釁者,通字也。作亹、舋者并俗字也。又作衅者,別字也。]
澍法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十四卷
之喻、句二反。時雨也,謂潤生百穀者也。《說文》上古時雨所以澍生万物者 [註: 檢今傳本《說文》云:時雨也,所以樹生万物者也。] 是也。
拜署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十四卷
時去反。署,位也。謂署置之虔敬也。《國語》:夫位政之建也,署位之表也。謂表識也。署所以朝夕虔命也。字從者聲。
達櫬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十五卷
(sic: scil:) [註: 曰:‘又’字誤。《廣韻》去聲二十一震韻:: “嚫,初覲切。”當依此改又作‘初’。‘叉’又作‘义’,不必改‘初’。] 覲反。案《尊尊者婆須蜜論》亦作檀,此云財施。解言報施之法名曰達,導引福地亦名達,復次割意所愛,成彼施度,今所益,義是檀。又《西域記》云正言達拏,或云馱器尼,以用右手受他施,爲其生福,故從之立名也 [註: 曰:《玉篇》:嚫,施也。即覲切。]
池沼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十八卷
之遶反。《說文》:沼,池也。梵言賀邏馱,總言池水也。
船舶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一卷
音白。《埤蒼》:舶,大船也。《通俗文》:船曰艑,船曰舶。大者長二十丈,載六七百人者是也。艑音蒲殄反 [註: 曰:《說文》無‘舶’字,見《玉篇》。]
門閫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一卷
又作梱,同。苦本反。《三蒼》:梱,門限也。《禮記》外言入於閫是也。
西阿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一卷
於何反。《韓詩》云:曲京曰阿。阿謂山曲隈處也。
周羅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一卷
此譯云小寶也。吉由羅應云枳由邏寶,此云纓絡。彌呵羅應云彌羅,此云金帶。
舟楫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一卷
又作檝,同。子獵反。《易》云:黃帝剡木爲楫。《通俗文》:擢謂之《釋名》云:楫,捷也。撥水使舟捷疾也。
宣敘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一卷
古文愃,同。雪緣反。宣,通也《爾雅》:宣,遍也。《說文》:敘,次第也。
讌集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三卷
又作宴、燕二形,同。於薦反。小會也。《國語》:親戚宴饗。賈逵曰:不脫履升堂曰宴。經文有從‘酉’作‘醼’、‘嚥’二形,並非也。 [註: 曰:‘讌’亦‘燕’字之俗耳。]
班下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四卷
案古書或作頒,同。補姦反。頒,遍也《爾雅》:班,遍賦與也。 [註: 今本《爾雅》:𨂜班,賦也。𨂝考卷十四引此爲李巡注《爾雅》文。]
巖崿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四卷
又作礹,同。牛衫反。《說文》:巖,峰也。亦峻險也。下又作𨺨,同。五各反。《通俗文》:重甗曰𨺨。甗音言甑也。山如重甑曰𨺨。 [註: 曰:《說文》:巖,岸也。與此異文。礹,石山也。曰:《說文》亦笄峰字。今本《說文》:巖,厓也。注:各本作‘岸也’,今依《太平御覽》所引正。又云:此篆之上舊有峰篆,乃大所增,古祇用夆。夆,牾也。玄應所引‘巖,峰也’與大所增同,大所增或本於本《說文》。]
囹圄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五卷
力丁反。下魚呂反。獄名也。《周禮》:三王始有獄。《廣雅》:曰夏臺,曰羑里,曰囹圄。皆獄之別名也。羑音弋夊反。
榜笞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五卷
蒲衡反。下又作抬,同。丑之反。《字書》:榜,棰也。《說文》:笞,擊也。
流彌尼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五卷
亦名嵐毗尼,園名也。諸經或作藍,此云解脫處,亦云斷,亦云滅,正言藍軬尼,此云監。即上古守園婢名也,因以名園。飯那,此云林也。軬音扶晩反。
瞿夷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五卷
或言憍曇彌,正言喬答彌,此云明女《十二遊經》云明女 [註: 《十二遊經》曰:舍夷長者,名水光,其婦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邊,生女之時,日將欲沒,餘明照其家,室內皆明,因字之爲瞿夷明女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人。]
殞滅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六卷
爲愍反。《聲類》云:殞,沒也。滅,盡也。消,絶也。
繒纊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六卷
自陵反。下今作絖,同。音曠。《說文》:繒,帛也。纊,綿也。絮之細者曰纊。
淵渟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六卷
狄經反。《廣雅》:渟,止也。《埤蒼》:水止曰渟。《字書》:水滯也。 [註: 曰:《說文》無‘渟’字,當只爲‘亭’。亭者,定止之意。]
亘生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八卷
歌鄧反。《詩》云:亘之𥝣《傳》曰:亘,遍也。經文有作絙,音桓,綬也。又作縆,公曾反。大索也。並非經𥝣音披鄙反。 [註: 曰:亘當作𠀕。 亘之柜杯當作𠀕之秬秠,乃《大雅》《生民》文,今本作恒之秬秠,《釋文》:恒本又作亘。案:亙亘異字,恆從亙不從亘。《詩》本作恒作亘,當改作恆作亙。縆亦當作緪。又,《音義》云:經文有作絙,音桓,綬也。又作縆(當作緪),公曾反。絙、緪既同字,緪公曾反,絙乃音桓,豈其理乎?絙亦當作絚,音公曾反,不音桓。亙,《廣韻》古鄧切,去嶝,見。又《集韻》荀緣切,平僊,心。《說文》:亙,求回也。上下所求物也。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釋亙》:亙者,㳬之初文也。……其從‘二’,君說爲所求物者,余謂猶‘峠𣶒’之左右象岸者也。特彼位於左右,此位於上下不同耳。‘𣶒’訓回水,‘亙’爲回泉。‘𣶒’以兩岸夾水,‘亙’以兩岸夾回水。兩字不惟義近,其形亦相似也。《說文》:㮓,竟也。亙,古文㮓。注:按今字多用亙,不用㮓。舟在二之間,絶流而竟。會意也。恆之字本從心從𠄭。亙亘異字,但在古鄧切這一音義上義同。又,《說文》:絙,緩也。注:緩當作綬。《玉篇》絙下曰:絙,綬也。此亦綬之類也。胡官。《原本玉篇殘卷》爲絙,胡官反。《說文》:絙,緩也。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三釋《大寶積經》第三十九卷中‘䋞縆’云:《考聲》:縆,大索也。經從亘作絙,誤略也。《玉篇》音胡官反,緩也。又是古文亘字,非經音義也。‘絙’、‘緪’同字,在公曾反一音上義同,但絙尚有𨂜胡官切𨂝一音。校尚有可商之處。]
爴裂 卷1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八卷
宜作攫。九、居碧二反。《說文》:攫,爪持也。攫,扟也。《蒼頡篇》:攫,持也。《淮南子》云獸窮則攫是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鲁ICP备19049252号-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