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精选|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丛书|中医|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正史|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印谱|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关中胜迹图志 清 毕沅

30-關中勝蹟圖志卷二十九
  關中勝蹟圖志卷二十九

  陜西巡撫【臣】畢沅撰

  地理

  綏德州釋名通志本後魏綏州宋為綏德城金升為州因城舊名也沿革州志治在省城東北一千一百里禹貢雍州之域春秋時白翟地戰國魏置上郡秦置膚施縣漢初為翟國尋復置上郡後漢因之建安二十年郡縣俱廢西魏置上縣又置綏州及安寧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改州曰上州尋又改州為雕隂郡唐貞觀二年平梁師都復置綏州天寶初改縣曰龍泉又改州為上郡乾元初復曰綏州屬關内道五代時為蕃族所據宋熙寧三年收復為綏德城屬延州元符二年升為綏德軍屬延安府金大定二十二年升為綏德州屬鄜延路元屬延安路明屬延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直隸陕西布政使司領縣三曰米脂清澗吳堡 州城通志環水抱山明洪武中因舊址築周八里有奇門四關城周六里有奇門亦四

  米脂縣釋名通志本宋米脂城以地有米脂水故以名城金升為縣因宋舊名也沿革一統志治在州北八十里漢上郡膚施龜兹二縣地西魏置撫寧縣後周分置銀州隋廢州屬雕隂郡唐復置銀州屬關内道宋初屬西夏元豐四年收復置米脂砦屬綏德軍金因之後升為縣屬綏德州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縣城通志明洪武中築周二里有奇門二清澗縣釋名通志宋种世衡因寛州舊壘築城賜名清澗以城西有清澗河也金始升為縣沿革一統志治在州東南一百四十里漢上郡膚施縣地西魏置綏德城平二縣隋屬雕隂郡唐屬綏州五代時廢宋康定元年置清澗城屬延州元符二年屬綏德軍金大定二十二年升為清澗縣屬綏德州元及明初因之後改屬延安府

  本朝雍正三年仍屬綏德州 縣城通志宋康定元年种世衡營建土城明洪武初增築甃以磚嘉靖中西南二面易以石周三里有奇門三

  吳堡縣釋名通志本宋吳堡寨縣從寨名也沿革縣志治在州東八十里漢上郡膚施縣地隋唐為石州地宋置吳堡寨金正大三年升為縣屬葭州元明不改

  本朝乾隆元年改屬綏德州 縣城通志明正統中因舊址重築周二里有奇門四

  名山

  綏德州疏屬山在州城内山海經貳負之臣曰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郭璞注漢宣帝使人發上郡疏屬山於盤石中得一人徒祼被髮反縛械一足羣臣莫能曉劉向按此言對之帝驚異元和郡縣志龍泉縣有疏屬山亦名雕隂山【謹按唐龍泉縣本西魏雕隂郡即今治】雍大記山連城横峙其形望之如雕刻城在山北故曰雕隂月宫山在綏德州北二里通志有月崕建月宫寺

  合龍山在綏德州西南五里漢書地理志膚施縣有五龍山【謹按秦膚施故城在州西北則合龍山疑即五龍山也】路史上郡膚施縣五龍山盖出治之所也故宣帝立五龍仙人祠於膚施有帝原水黄帝祠

  定仙嶺在綏德州東南七十里太平寰宇記延福縣有定仙嶺【謹按延福故城在州東】延安府志金大定中置堡於此聖佛崕在綏德州東十五里石佛舖太平寰宇記延福縣有聖佛崖

  鳳凰山在綏德州東四十里通志古屯戍處一名鳳宿嶺相傳有鳳集此【已上綏德】

  白雲山在米脂縣北二里通志環抱縣城又馮家山在縣北三里其西甚峻有泉湧出峰頂又高家山在縣北五里下有石洞可容數千人

  石佛山在米脂縣東七十里縣志高聳峭特縣境諸山之冠【已上米脂】

  草場山在清澗縣治北百步通志一名草塢山又名砦山相傳為宋种世衡積草處即古寛州城

  筆架山在清澗縣西百步通志三峰秀峙縣城凴以為固相近有峰臺山上有古峰墩故名

  東峰山在清澗縣東一里縣志峰巒秀麗為邑之勝境吐谷嶺在清澗縣東二十里縣志唐以吐谷渾部族僑治州界故名嶺之西有苜蓿嶺

  白草原在清澗縣東百三十里黄河岸側通志王昌齡詩云白草原頭望京師黄河水流無盡時即此【已上清澗】塞西山在吳堡縣西一里通志宋置吳堡寨於此金為縣故名南達中原東障黄河層巒拱峙朝氣尤爽火燒山在吳堡縣北十五里縣志一名桃花庄赤砂紫石嶙峋列峙可稱奇觀其相近有停仙坪在黄河中流兩山夾列傾石若墜雪浪銀濤中有高坪世傳仙人集此妙峯山在吳堡縣北七十里縣志又名黑龍岑黄河曲流如帶臨泉離石諸山如屏上有淨道院

  高原砦山在吳堡縣西北五十里縣志巍然天際為衆山宗

  龍鳳山在吳堡縣南十里通志以山勢迴翔故名又名黑虎山【己上吳堡】

  大川【附水利】

  綏德州黃河在州東百二十里自吳堡界流入與山西永寧州寧鄉縣分界又南入清澗界水經注河水又南逕離石縣西奢延水注之【謹按離石縣今屬永寧州】太平寰宇記綏州延福縣有黃河自撫寧縣流入州東至石州界黄河一百三十里河上有孟門關在石州西九十五里又州東南至隰州石樓縣西北黃河為界一百五十里【謹按撫寧縣今屬米脂石州今屬永寧州】無定河在綏德州東門外自米脂界入境又東南入清澗界水經注奢延水自逕膚施縣又東入五龍山帝原水自下亦為通稱歷長城東出於赤翟白翟之中又有平水入之又東走馬水注之元和郡縣志龍泉縣有無定河一名奢延水自撫寧縣界流入沈括夢溪筆談嘗過無定河活沙履之百步皆動如行幕上或䧟則人馬車駝無遺或以為即古之流沙州志無定河以潰沙急流深淺不定故名經米脂綏德而勢益大積沙驚浪行人苦之為古戰守要地【唐陳祐無定河詩無定河邊暮聲赫連臺畔旅人情函關歸路千餘里一夕秋風白髪生】

  大理川在綏德州西北城下自米脂縣流入逕州西北東流入無定河通志即平水理一作力水經注平水西北出平溪東南入奢延水隋書地理志大斌縣有平水【謹按大斌廢縣在州境】太平寰宇記龍泉縣有大力川在西又廢大斌縣有小力川縣志大中祥符三年趙德明出大理河築柵蒼耳坪又治平四年种諤復綏州夜渡大理水即此州冊大理河源出龍州堡雙城兒又小理河源出懷遠之威武堡逕艾蒿峁巡檢司溝合大理河入州境懷寧河在綏德州東南十里自清澗縣流入又逕州東南入無定河通志即走馬水水經注走馬水自陽周東北流入長城又東北流入奢延水【謹按陽周今屬安定】

  大河川在綏德州東南太平寰宇記廢延福縣有大河川【謹按延福故城在州東南接清澗界則大河川當即清澗之清澗水俗名大河者也】

  龍泉在綏德州東三里太平寰宇記唐龍泉縣以此名延安府志在無定河東岸泉從石龍口中出故名嗚咽泉在綏德州東五里名山記相傳即秦太子扶蘇賜死處【已丄綏德】

  無定河在米脂縣西十里自榆林界入境又東南入綏德界水經注奢延水自合帝原水又東逕膚施縣【謹按漢膚施縣今屬綏德州】元和郡縣志無定河自夏州界流入又經撫寧縣北二十里【謹按撫寧故城在縣西】縣志元豐四年种諤攻米脂敗夏人於無定河即此

  明堂川在米脂縣西北通志其水自榆林流入無定河宋元豐五年曲珍敗夏人於明堂川即此【謹按即榆林西河】米脂水在米脂縣東南百步西南流入無定河通志源出張家山地沃宜粟米汁如脂故名【宋蘇軾聞米脂川大捷詩聞說將軍取乞銀將軍旗鼓捷如神應知無定河邊柳得共中原雪絮春王珪米脂川大捷詩神兵十萬忽乘秋西磧妖氛一夕收匹馬不嘶榆塞外長城自起玉關頭君王别繪凌烟閣將帥今輕定遠侯莫道無人能定國紅旗行去取凉州】

  大理河在米脂縣西六十里自懷遠縣流入通志源出沙漠紅石川經縣境又入綏德西北城下東北流入無定河又小理河在縣西百五十里

  流金堰在米脂縣南一統志明正德中壘石溪口作堰長五十餘丈引山水灌田民獲其利【已上米脂】

  黄河在清澗縣東百二十里自綏德界流入與山西石樓縣分界又南至張家山入延川界水經注河水又南逕離石縣西奢延水注之又南過土軍縣西【謹按離石今屬山西永寧州土軍今屬石樓縣】

  無定河在清澗縣東北自綏德界入境又逕縣東八十里東南流入黄河水經注奢延水自合走馬水又東與白羊水合又東入於河

  懷寧河在清澗縣西北自安定南溝岔入境流七十里東北逕綏德州入無定河縣志源出安定柏山寺下逕縣北境東流入無定河

  白家河在清澗縣東北源出吐谷嶺東北流五十里入無定河【謹按縣境水東北注奢延者惟白家河疑即水經注之白羊水也】水經注白羊水出於西南白羊溪巡溪東北注於奢延水

  秀延水在清澗縣西城下自安定界來南流入延川界水經注秀延水得浣水口又東會根水露桃水太平寰宇記廢城平縣有清澗水【謹按城平故城在縣西】縣志清澗水俗名大河自安定縣流入至縣北官山折而南流過城西迤東遶城南又東南入延川縣即秀延水也亦名吐延水至縣南四十里張家灣曰小呂梁以水勢似之因名石井在清澗縣城内縣志宋种世衡城清澗乏泉鑿地百尺餘遇石世衡命屑石一畚予百錢卒得泉今謂之种公井【已上清澗】

  黄河在吳堡縣東一里自葭州流入與山西永寧州分界又南入綏德州界水經注河水自合諸次水又南湯水注之縣志自縣北螅蜊峪入境東流經川口至丁家畔二十里曲折南流經下沙灘横溝砦李家溝七十里至城下復轉而西流入綏德州界

  水灘水在吳堡縣北十里縣志二泉交流頗為勝概流十餘里至宋家灘入河

  流觴池在吳堡縣南二里石塔寺下通志澗水曲流清潭静注邑人載酒遊覽之所

  馬跑泉在吳堡縣西北二十五里通志相傳宋將楊滿堂經此馬渇甚以蹄跑之泉出【已上吳堡】

  古蹟【祠宇】

  綏德州秦扶蘇祠一統志在州城内明嘉靖中改建於疏屬山峰

  宋种公祠一統志在清澗縣城内祀宋种世衡

  明九真觀一統志在綏德州治西一里宣德中建

  古蹟【郊邑】

  秦長城太平寰宇記城有二一在綏德州西四十五里大力川一在州北二十五里無定河皆蒙恬所築之遺跡

  朔方臺一統志在綏德州無定河東㟁世傳秦太子扶蘇所築一名扶蘇臺又州北二里有月兒臺

  扶蘇墓通志在綏德州治北關中陵墓志扶蘇墓有四一在臨潼縣藥水村一在平凉府東一在寧縣西一在綏德按綏德古上郡扶蘇監蒙恬軍處賜死葬綏德即此葉映榴嗚咽泉賦序雕山之巔扶蘇冢在焉時有白虹出冢中去冢不五里有泉曰嗚咽相傳為扶蘇自裁處

  蒙恬墓通志在綏德州西南一里大理河北㟁天寧寺下

  晉吳兒城一統志在綏德州西北元和郡縣志在龍泉縣西北四十里初赫連勃勃破劉義真於長安遂徙其人築此城以居之號吳兒城

  唐寛州石城通志在清澗縣東北山上今縣東二十里有石城即唐初置寛州城也即今後山砦

  宋相思亭一統志在綏德州南三十里西北二水交會於此【宋司馬光相思亭詩嶺上雙流水猶知會合時行人經過此那得不相思】

  義合砦通志在綏德州東六十里宋史地理志本夏人砦元豐四年收復

  開光堡通志在綏德州北四十里宋史地理志紹聖四年修築元符元年賜名种諤傳熙寧四年諤遣都監趙璞築撫寧故城及分荒堆三泉吐渾川開光嶺葭蘆川諸砦

  大理河橋渡通志在綏德州南城外秋設橋夏則撤有官渡宋史种諤傳治平四年諤復綏州夜渡大理河周美傳美率衆由廳子部西濟大理河

  永樂城一統志在米脂縣西宋史徐禧傳元豐初种諤西討得銀夏宥三州而不能守延帥沈括欲城永樂詔禧往相其事禧言銀州雖據明堂川無定河之會而故城東南已為河水所吞西北又阻天塹不如永樂形勢險阨遂城永樂地理志即永樂小川築新城距故銀州二十五里前據銀州大川賜名銀川砦旋被西人所䧟崇寧四年收復仍為銀州五年廢為銀川城

  清澗砦通志在清澗縣東北十里東控黄河西㟁本隋綏平縣地名清澗川宋慶歷中築

  順安砦通志在清澗縣東北八十里宋史地理志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廢後復置九域志延川有順安白草永平三砦縣志宋初建南安砦康定中棄之慶歷中修復改今名

  白草砦通志在清澗縣東北一百餘里黄河岸側内有新井宋嘉祐中白草砦主康惟幾鑿正德間邊患急知縣趙輅恐井不足用更鑿一井引東河水自城下穿入宋史地理志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廢後復置縣志東扼黄河伏落關路北控綏德州鐵茄坪定仙嶺滿堂川三路最為要害之地

  營田堡通志在清澗縣南三十里种世衡營田處老鴉關渡通志在清澗縣東一百二十里老鴉關通山西石樓縣即宋种世衡城清澗致河東之粟處隄址猶存

  吳崕寨通志在吳堡縣東北六十里下臨黄河邊防要地宋時設守對峙有悞兒寨又縣北七十里有虎頭寨東臨黄河石崕三級洵天險也

  韓王母墓通志在清澗縣北五十里官山嶺譚吉璁韓王母墓辨清澗之北五十里為官山嶺嶺之中有韓王母墓不封不植而居人至今不敢耕牧也土人云齊王韓信母冢冢之下有坎窞數十處皆深至丈許云作竈井設伏者夫韓信生淮隂未嘗至清澗北盟會編云韓世忠綏德軍人少年曾戲槊於二郎山【謹按二郎山亦名文屏山在州城南】此宋史所不載宜其母墓不著也今韓王母墓為世忠母墓無疑至坎其下塹其旁皆宋人拒馬處也南渡後韓王故鄉已沒於金尚得封識之乎

  任泰亨墓通志在清澗縣西七里紙張溝縣志泰亨仁宗朝兵部尚書勅命祭葬今翁仲猶存

  金趙勸墓通志在綏德州西十里有施宜生碑

  元党時濟墓通志在縣東一百三十里党家山有碑明葫蘆堡通志在米脂縣四十里明置

  寧川堡通志在清澗縣西三十里一名柳家坪大川平坦路通安定又石嘴岔堡在縣北七十里又田家堡在縣北一百里三堡皆嘉靖中築

  馬汝驥墓通志在綏德州東五里

  郝志義墓通志在清澗縣北八十里縣志志義刑部右侍郎子序援例乞祭葬劉瑾謂洪武禮制無此例下序詔獄謫戍瑾敗乃復

  關中勝蹟圖志卷二十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鲁ICP备19049252号-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