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约前369—前286)战国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名周,字子休。《汉书》避明帝刘庄讳,称严周。楚庄王后裔。做过蒙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不愿“为有国者所羁”,拒绝楚威王厚币迎聘。“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继承发展老子“道法自然”观点,否认有鬼神主宰世界。认为道无为无形、超越时空,“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大宗师》),是万物的创造者,“物物者(道)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庄子·知北游》)。认为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故“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主张齐一物我、是非、大小、生死、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要人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人间世》),以养生避害。反对追求知识。认为人生有限,知识无边,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违反“养生”原则的危险行为。首先提出“万物之理”的范畴(见《庄子》的《秋水》、《天下》等篇),并用“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解释人之成毁。对后代思想影响颇大。著书十余万言,攻击儒、墨,阐发老子之学。其文多取寓言形式,汪洋恣肆,想像丰富。唐天宝元年(742)诏封南华真人,宋、元皆有加封。著有《庄子》。②书名。又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及其后学著。为战国至汉初道家庄子一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本经西晋郭象编定,共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篇。一说内篇为庄周著,外、杂篇掺杂其门徒或后人之作。一说内篇、外篇和杂篇都反映了庄子的思想。文章汪洋恣肆,富于想像,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阐述庄周思想,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历代注释本极多,主要有晋郭象《庄子注》、明焦竑《庄子翼》、清王夫之《庄子解》、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庄子